您现在的位置是:挖掘 >>正文
博会新诠美的绿会与进英格用创业之色约索兰释工
挖掘8194人已围观
简介初冬的上海,国家会展中心再次迎来了一场全球瞩目的盛会。作为进博会的"老朋友",英格索兰如约而至,这已经是他们第六次在这个国际舞台上亮相了。漫步在450平方米的展区里,你能感受到这家百年工业巨头对中国市场的诚意与热情。今年他们带来的"见面礼"格外特别——全球首发的格南登福BM200磁悬浮鼓风机,就像一位优雅的舞者,在工业舞台上跳出了节能环保的新姿态。进博情缘:六年不变的绿色承诺记得第一次在进博会上见... ...
初冬的上海,国家会展中心再次迎来了一场全球瞩目的盛会。作为进博会的"老朋友",英格索兰如约而至,这已经是他们第六次在这个国际舞台上亮相了。漫步在450平方米的展区里,你能感受到这家百年工业巨头对中国市场的诚意与热情。今年他们带来的"见面礼"格外特别——全球首发的格南登福BM200磁悬浮鼓风机,就像一位优雅的舞者,在工业舞台上跳出了节能环保的新姿态。
进博情缘:六年不变的绿色承诺
记得第一次在进博会上见到英格索兰的展台时,就被他们那句"可持续工业智慧,让生活更美好"的标语打动。六年过去,这句话不仅没有褪色,反而因为一个个落地的创新产品而变得更加鲜活。英格索兰亚太区的李毅总裁告诉我:"进博会就像一面镜子,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对创新技术的渴望。从展品到商品,从新品到爆品,这个平台见证了我们与中国市场的共同成长。"
这种成长不是偶然的。早在1922年,英格索兰就在中国播下了技术创新的种子。如今,在"双碳"目标的指引下,这些种子正在开花结果。每次走进他们的展区,都能感受到这家企业对高效节能的执着追求,就像一位匠人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。
创新秀场:磁悬浮技术引领未来
今年的重头戏当属BM200磁悬浮鼓风机的全球首发。我曾近距离观察过这台设备,它就像工业界的"黑科技":转速高达20000转/分钟,却能像磁悬浮列车一样安静平稳地运转。这背后是英格索兰百年空气处理经验与最新磁悬浮技术的完美结合。
发布会当天,我看到业内专家们围着这台设备啧啧称奇。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黄鹂会长称赞道:"这不仅是一台设备,更是工业节能的新标杆。"确实,在当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,这样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能实现节能降耗的产品,正是市场最需要的。
绿色交响:多元展示中的环保智慧
英格索兰的展台就像一本打开的立体书,每一页都在讲述着绿色工业的故事。入口处3D打印的行业应用沙盘,用微观世界展现了宏大的产业图景;34米长的数字天幕像一道流动的绿色宣言;而随处可见的无纸化体验区,则把环保理念融入到了每个细节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智能物联展示区。想象一下,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控设备的能耗状态,这种数字化赋能的方式,让节能降耗变得触手可及。这让我想起李毅总裁说的一句话:"真正的可持续发展,是让技术变得既高效又简单。"
文化传承:企业责任的温暖注脚
在技术展示之外,英格索兰还带来了一个特别的"彩蛋"——与云南大学合作的布朗族文化保护项目。看着视频里布朗族青年灿烂的笑容,我突然明白: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机器与效率,更关乎人与文化。
钱慧副总裁分享项目细节时动情地说:"我们希望通过'企业+高校+乡村'的模式,让工业智慧也能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。"这种将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完美结合的做法,不正是跨国企业在华发展的最佳诠释吗?
离开展台时,回头望见英格索兰的标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。六年的进博之旅,见证了这家企业从产品输出到价值共享的蜕变。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,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既有技术实力又有责任担当的企业伙伴。正如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的:"在这里,我看到了工业的温暖面孔。"
Tags:
相关文章
稳定币赛道风云再起:当金融巨头开始争夺区块链底层话语权
挖掘最近在翻看行业数据时,一个惊人的数字让我停下了手中的咖啡:稳定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700亿美元大关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纽约参加的一场闭门会议上,一位华尔街老将意味深长地说:"谁掌握了稳定币的底层架构,谁就掌握了未来金融的入场券。"巨头们的区块链"军备竞赛"说到最近的行业热点,不得不提Circle的Arc区块链。这个项目给我的第一印象是"专业"——专为稳定币金融场景设计的Layer-1链,USDC作为... ...
【挖掘】
阅读更多Rollup生态中的隐形金矿:谁在瓜分排序器这块蛋糕?
挖掘最近和几位老友在咖啡馆闲聊Layer2发展时,有个话题特别有意思:Rollup里那个默默无闻的"排序器"角色,现在居然成了各方争夺的肥差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区块链经济模型的老兵,我觉得是时候给大家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了。Rollup的经济游戏规则记得去年参加以太坊开发者大会时,碰到基金会的研究科学家Barnabé Monnot,他用一个特别生动的比喻解释Rollup的经济模型:就像是一个三层楼的... ...
【挖掘】
阅读更多财富风口前夜:如何把握千载难逢的机遇
挖掘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市场周期的老手,我经常把投资比作野外游泳。记得去年夏天在千岛湖,看到专业选手下水前都会先在岸边热身,然后慢慢用湖水浸湿身体各个部位。这看似简单的准备工作,却能让人从容应对冰冷的湖水。投资何尝不是如此?熊市就像那冰冷的湖水,而逐步建仓就是我们适应市场的过程。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强调要在熊市分批布局。这不仅仅是为了摊薄成本,更是个磨练心态的过程。当你经历了账户每天5-10万的波动,再到... ...
【挖掘】
阅读更多